站内搜索: 
基金大佬去哪儿:保险业成最热下一站
和热门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一样火热的是金融圈内跨年的基金大佬“去哪儿”这一剧情的上演,而保险这一金融圈内排名靠后的“小弟”正成为基金大佬们的最热选择。

  上周四,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下称“人保资管”)全体大会正式宣布,人保资管新总裁由原大成基金[微博]总经理王颢担任。而这已是跨年剧情里第三名转投保险的基金大佬。

  基金大佬投身保险业由公募业“教父”级人物范勇宏之始引发关注,如果说是王亚伟带动了新一波公募“奔私”潮的话,那么,范勇宏则开创了公募“投保”的大潮。

  从范勇宏将加入中国人寿(14.33, 0.03, 0.21%)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寿资管”),到华夏基金[微博]“元老级”人物张后奇[微博]加入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再到原大成基金总经理王颢加盟人保资管,以及近期市场传言易方达副总经理陈志民离职后将加入平安保险等,基金大佬们的“下一站”选择亦是目前金融圈资管“混业”发展的缩影。

  下一站:保险

  2013年,保险业在综合金融之梦的路途上不断疾行。保险早已不是备受“诟病”和低人一等的金融圈“小弟”,大资管的进阶也让保险渐成综合金融舞台上的“主角”。

  随着保险行业经营端的业务范围放开,多维度、多层次的金融产品竞争已成常态。保险新政的落地,则为保险资金打开了一扇门。作为行业第二大规模的资产管理机构也具有新的业务点。与此同时,来自监管层和行业发展的动力也在不断推动保险资管向专业资管机构转型。

  有保险资管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在保险资管崛起的大背景下,保险业也逐渐被多方看好,这或许也是基金大佬们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

  截至目前,保险业中共有18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除了国寿资管、人保资管两家,其余12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掌门人”也多来自于证券、基金等其他金融领域,而行业中处于前列的几家公司则管理着市场上大多数的保险资金。

  另有公开资料显示,合众资管的新总经理曹幼非,曾任京华投信总经理、英国保诚集团大中华区投资基金总裁等职。

  除了保险资管的发展机遇,养老、健康等产业的发展也为保险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中国版410K的落地,为年金市场的“春天”拉开序幕。一名资深行业分析人士日前对本报表示,政策将利好大型保险公司,另外,除托管人资格外,受托人、投资管理人和账户管理人资格几乎为保险、证券和信托公司垄断,因此政策推出将为非银行业带来利好。

  公募转型之路

  当然,除了保险业的发展契机外,公募行业本身面临着行业转型压力和挑战等因素也是基金大佬们选择另谋出路的原因。

  “首先在资管行业放开之后,更多的竞争者加入,公募的牌照优势不再存在。”一名基金公司高管称,此外在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引领下,公募需要适应新环境探索转型和创新之路。

  在新基金法实施以后,券商、保险以及阳光私募都可以开展公募业务。目前首家券商系、保险系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均已正式成立,新竞争者的加入也为行业带来了新风气。

  比如,通常公募基金公司权益类投资均以相对业绩排名作为考核指标,而首家券商系基金公司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和首家保险系基金公司国寿安保基金均表示,未来在权益类投资考核上,将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公募基金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天弘基金凭借“余额宝”在半年内由排名后三分之一的基金公司一跃成为行业第二,并有望超过行业龙头华夏基金。

  上述基金公司高管表示,在新环境和新格局下,行业变革正在加速,这对每家公募基金公司而言都是非常巨大的挑战。

  不过,另一名基金业内人士则认为,在大资管时代,保险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并不一定比公募小。对于这些投奔保险业的基金业大佬而言,都是选择了一个更大的平台而已。

  从资产管理规模上来讲,截至2013年年末,大成基金的管理资产规模为828.63亿元。而人保资产官网披露,目前公司管理资金超过4000亿元,具备保险资金、年金等受托资产管理资质和投资理财产品发行资格,并积极筹备开展公募资产管理业务。









Copyright 2006-2010 surw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保险代理机构法人许可证
203091000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