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网 路英
2017年,“保险科技”似乎在经历多年的期待之后初现“喷薄欲出”的架势,也给新势力打破旧秩序以满满的希望。
近期,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7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与移动技术、虚拟现实(VR)以及基因诊疗等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保险行业的八大核心技术。过去几年,保险业在上述八项核心技术上都有所尝试,但脱离概念层面,真正运用到实际运营中的主要是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三项技术,并且不断地重新定义保险的“数据为王”时代。
面对国内寿险行业回归保障、产险行业商车费改对险企提出的效率与竞争力挑战,保险科技成为激活保险业并实现降本增效的一条出路。且随着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改变,以及科技发展进步,保险行业的数字化成为必然。
过去一年,新技术在保险市场的应用可谓争奇斗艳,仿佛是一场保险科技的盛宴,但随着保险业态及竞争格局的变化,“科技焦虑”向保险行业的蔓延引人思索。
近日,《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深入采访了多家国内保险科技领先或特色企业,聆听传统险企与互联网之间一场“西装”与“沙滩裤”的对话。新旧范式之间如果必有一战,是谁吹响了2017年保险科技的集结号?
盛宴
2017年,金融科技(FinTech)子目录下的保险科技(InsurTech)突然成为热词,保险科技盛宴开席。
6月,蚂蚁金服相继向保险行业开放车险分、定损保。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出在差异化定价和智能理赔这两个车险痛点领域的应用。
9月,平安围绕人工智能技术作了一系列发布:对旗下产寿险、科技等诸多子公司进行保险科技升级,并向行业开放 “智能认证”“智能闪赔”。据平安介绍,“智能闪赔”是目前国内车险市场上唯一已投入真实生产环境运用的人工智能定损与风控产品。
同月,太保集团推出了业内首款智能保险顾问——“阿尔法保险”,上线首日用户量突破20万人次,4日达到了200万人次。
太保集团数字化能力建设中心总经理林砺表示,“阿尔法保险”基于太保1.1亿既有客户大数据及公司20余年积累的精算经验,利用智能算法,给用户及其家庭提供更为客观公允的风险测评与保险建议。2018年将推出“阿尔法保险”3.0版,更多新技术和应用整合之后的交互版“阿尔法保险”将是太保又一次技术与思路的突破。
而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2017年4月,中国人保发布全球第一份保险区块链白皮书,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探索养牛保险的“标的唯一性”管理新模式,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养殖业溯源体系。
据人保财险副总裁王和介绍,这一体系是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以多种生物识别手段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实现了肉牛个体识别与验证,为养殖保险、农业金融和精准扶贫提出技术支持。
同年6月,众安在线也推出“步步鸡”项目,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鸡的养殖和供应链,对鸡进行防伪溯源,打造信任经济。
泰康在线则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保险反欺诈,据泰康在线助理总裁兼CTO潘高峰介绍,目前泰康在线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数据共享、可以溯源,无法篡改的特征联合业内险企成立区块链联盟,并不断加入新的模块,对用户的吸毒纪录、犯罪、多头借贷等数据进行收集,致力于区块链技术在意外险防欺诈领域的应用。
在此之前,阳光保险亦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航空意外险产品。阳光财险大数据管理中心总经理聂永刚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产品在不同客户中自由转换成为可能。“其不可篡改的特点使参与方能够追溯从保单源头到用户流转全过程,确保保单的真实性和唯一性,防止虚假保单的出现。”
久隆财险更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进入细分行业,走差异化经营路线。三一集团副总裁、久隆财险前总经理谢跃曾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久隆财险作为国内首个用物联网彻底打开装备制造行业保险产品与服务新模式的公司,物联网是其所正努力实践的事情。而久隆财险现任总经理徐践也向记者透露,公司2018年最主要的预算都在科技上。
除此之外,随着科技发展以及新经济模式的出现,保险行业的某些痛点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案。比如,针对中小财险公司车险理赔能力不足的问题,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牵头28家中小财险公司、保险公估公司以及蚂蚁金服、滴滴出行等组成联合体,拟打造开放式共享互联网车险理赔平台,解决车险赔付成本高、欺诈高等问题。而最近北京保险行业协会牵头的,北京地区行业车险理赔共享服务网点也正式提供车险理赔服务,解决理赔实效问题。
2017年9月28日,众安在线登陆港交所成为互联网保险第一股。众安的千亿元估值,不仅给资本市场带来不小的轰动,更让保险行业陷入了沉思,使行业再次对保险科技的关注度达到一个小高潮,也扩展了保险企业价值的评价认知。
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共吸引投资174亿美元。其中,中国投资77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保险领域的中国投资数量达到173项,平均年增长率高达44.3%。2017年9月底,美国创投机构发布的“全球独角兽公司榜单”显示,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最热门创投领域之一。
现实
在保险科技方兴未艾的背后,有两个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全球保险科技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保险科技的发展与全球领先企业间仍有较大差距,且国内险企实际的重视和应用度仍然不够,尤其是在基础领域。
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执行官陈心颖对记者表示,国外保险巨头已率先在科技应用方面有很多尝试:例如美国INSURIFY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保险代理;美国PROGRESSIVE基于车联网的创新车险产品;德国Allianz在亚洲建立创新实验室,专项研究大数据在保险中的应用等。与国外相比,中国保险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刚刚起步。
保险科技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化工程,需要保险公司具有较高的数字化成熟度。麦肯锡数字商数(DigitalQuotient)通过对中国产寿险公司的评估调研发现,从战略角度看,中国保险公司的数字化战略与其整体商业战略目标尚未有效整合。数据显示,26%的中国受访企业认为数字战略与公司更广泛的战略目标相关联,仅有12%的企业认为数字战略完全融入公司战略规划过程中;同时,保险企业并未将数字化作为一项竞争优势,超过50%受访企业将自身定位为数字的追随者乃至滞后者。
另一项调查显示,保险业已经建立专门的大数据研发团队的公司占比仅为20%,且三分之二的研发团队人数在10人以下。
这也是王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保险行业对科技的态度“存在抽象的重视和具象的漠视”现象。
早在2014年初,王和就公开表达了一个至今他仍然坚持的观点:“从金融本身来讲,作为资金融通的社会需求,一直都会存在,只是为这种需求提供服务的业态,原来是偏制度的,未来将会走向偏技术的概念。”
王和认为,技术本身就是竞争力,未来有怎样的保险科技,就有怎样的保险。“我们仍然可以说技术是重要的基础,但未来它可能就是保险的全部。对于公司而言,拥有不同的科技能力,就具有不同的竞争力,甚至是生存的可能性。”
王和指出,保险行业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仍将科技定位为一个简单的工具,一个“配角”,缺乏将其放到战略和系统高度层面去思考,去规划。结果必然是:抽象的重视和具象的漠视,因此,存在往往是科技部门在喊技术的重要性,其他部门基于共识的协同与配合仍欠缺的现象,这也是行业内不同类型公司的差别所在。
他认为,这背后体现的是认识或者理念问题。新型的互联网保险企业,更多是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其最重要的是依靠技术实现商业模式创新。而对大多数传统保险公司而言,骨子里仍然是基于制度和传统的思维,这种思维导致的结果就是,往往是说得多做的少,科技问题更多是停留在口号层面。
“在当前大环境下,说科技不重要,都显得没文化。”王和如此戏谑保险科技在行业的处境,“但真实的故事可能远没有‘重要’两个字那么简单。”
泰康在线副总裁丁峻峰则认为,保险科技已经从概念、理念渗透到行业的方方面面,改变业务模式、成本结构、产品形态甚至组织架构。未来保险公司的竞争是经营效率的竞争,所以保险科技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种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体现在公司运作过程中,并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效率和竞争力的提升。潘高峰说,目前泰康在线员工中信息技术人才占比较高,负责实时对接车险、非车、互联网健康业务,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究和场景应用。在技术队伍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系统对接控制在1小时之内,一款新产品从研发到上线最快一天即可实现。
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指出,未来的保险行业应当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保险公司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在尝试科技的解决方案,虽然用户不一定能感知到,但在渠道、用户、理赔的每个环节科技都是第一生产力,很难想象一家公司如何不通过科技对客户进行触达和风控。
焦虑
在太保集团首席数字官的办公室里,杨晓灵谈到当下保险企业经营环境的变迁和范式的转移,谈到这家体制内保险集团的速敏改造。思维不断跳跃的杨晓灵向记者抛出一个“科技焦虑”的话题,这个互联网行业共性的问题已经开始蔓延到保险业,成为一个共性的话题。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为什么腾讯总是提科技?其实也是焦虑所在。“我们现在越来越感觉到,最终可能还是要通过技术的进步,企业才有可能保持在战略方面的制高点。否则当一个浪潮趋势到来的时候,很多人都看到了,但为什么有人能做到,有人做不到,那就在于你有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保险行业的焦虑也来源于此。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近日撰文指出,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保险业高投入、高成本、高速度的粗放式增长已经难以为继,保险科技将成为今后保险业转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影响保险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竞争格局的因素很多,科技必然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是整个保险生态变革的重要推手,是市场竞争格局剧烈演变的催化剂。”中国保信副总裁王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赵岑表示,大数据、机器学习、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不断被运用到保险业务链条上,行业的价值链正在逐步被改变。新兴的保险科技公司势头正猛,给传统保险集团带来危机感。与此同时,保险客户的预期和需求也水涨船高。这些现状促使传统大型保险企业开始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转型。
陈心颖表示,一方面传统险企不断对保险科技进行升级转型,另一方面许多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涉足保险进行布局,保险科技创新企业正在不断涌现,中国保险科技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说到竞争格局,保险行业还有个不可忽略的群体,或者可以称它们为“沉默的大多数”,是否拥有一技之长,是否务实、坚定是决定它们能否迎风起的关键。国华人寿信息总监赵岩对记者表示,“中小保险公司重点不在采取什么技术、能否赶上创新潮流。有没有一个成熟的业务模式,使市场机会与业务迅速匹配是其重点考虑的问题,等不起,选择的每步都需要很快出效果。”这类企业不是保险巨头,不是科技新贵,也来不及焦虑。它们是几股重要新势力技术输出、争抢服务的对象。
在几股重要新势力的参与下,保险行业的竞争新格局初步形成:以平安为代表的传统保险集团全面触网,其拥有大量产寿险用户数据资源,并致力于科技输出以不断壮大自己的数据库;以蚂蚁金服、腾讯微保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企业“涉险”;中国保信,作为保险行业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运营与管理单位,具有着天然的大数据属性。王哲对记者表示,通过这几年的建设,中国保信汇集了行业内的数据,并积极合作引入相关产业的数据,正在逐步构建一个以保险为核心主题的大数据生态圈。
此外,新型保险平台、科技初创企业也要分保险科技“一杯羹”。大特保联合创始人兼CTO林洪祥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将带来互联网保险行业整体效率的提高与成本的降低。大特保在产品研发、营销推广、销售、核保、承保、客服等环节,都渗透和发挥了科技的驱动价值,这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仅客服的效率就可以提升5倍之多。
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何大勇认为,随着保险公司的专有数据和传统专业知识价值的下降, 传统汽车保险模式很可能遭遇剧烈颠覆。此观点推至保险行业其他领域依然适用。
在科技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统一认知之下,有些传统保险企业已感到“强敌压境”的危机,但不少传统保险企业的决策者仍是“处变不惊”的漠然。
“焦虑不仅仅来自对现状的不满,而当下所有的保险机构对现在经营的现状都一定存在有待提高的地方。保险的科技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同时,公司或者公司股东的注意力还关注在收入、利润方面,科技着眼未来,需要投入;KPI着眼当下。所以,大部分高管或许不是对保险科技的焦虑,是对当下与未来碰撞的焦虑。”尹铭告诉记者,有些企业就算没有明显的股东压力,市场对其也有压力,管理者、经营者不得不深深思索。
众安科技总经理陈玮表示,保险科技的投入有别于传统的IT投入。2017年是新技术普及的一年,许多大公司从逻辑上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开始投入并结合业务创新。如某大型保险集团一位技术人员对记者所说,“焦虑是好事”。
尹铭也认为,“焦虑”这个词,用在这里不是一个消极的词汇,对传统险企而言,它代表着更积极地拥抱科技变革。
通观2017年全年,无论是保险初创企业、传统保险公司,亦或是来自业外的互联网巨头、科技机构,都簇拥保险科技初步呈现了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态势。
王和在其《大数据时代 保险变革研究》一书中关于“范式革命”有这样的描述:从历史上看,挑战旧范式力量往往是来自于既有范式之外的修改,或者摒弃旧范式均不是内部发起的。新旧范式之间是不可通约的,它们之间没有公约数,是质的差别。
如果新旧范式之间必有一战,2017年是谁吹响了保险科技的集结号?2018年,保险科技的舞台上。谁是主角?谁是配角?谁又是龙套?什么戏,将粉墨登场?什么剧,会曲终人散?我们拭目以待! |